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

I Am Still Here 談什麼樣的愛情?

為何談愛情?

 在科技掛帥與形式導向的當今時代中,「愛」顯得如此式微。相對於科技的主宰性與掌控性,那些無法量化、無法製造的愛情與感覺,感官的價值,人與人間互動的溫度,能否被討論?如何討論?”I am still here”即在這些思路下開啟創作。


(一)         愛情是動盪不安、短視近利、弱肉強食的社會裡唯一的救贖
近年台灣社會的動盪,直逼最熱烈的愛情的動盪,只可惜情愛關係的立基點是感性,而台灣社會動盪的立基點卻是利益。如果同樣是動盪、消耗,在藝術創作裡,我們更願意靠近愛情、呈現愛情,也許,在對愛情關係的注視裡,我們可以更靠近不安中的安定、顛簸裡的幸福、脆弱中的堅持。

(二)         愛情是最靠近身體的事
我們用身體談戀愛。用身體察覺初戀帶來的愉悅、熱戀帶來的振顫、離別帶來的撕裂、相思帶來的瘦削;我們用身體親近另外一個人,在魚水之歡裡到達高潮,也在厭棄一個人的時候感到泫然欲吐的噁心。倘若愛情是一個以身體去感應的過程,那麼以肢體回應、再現,應該是最合適的媒介了。唯一的問題只是,我們如何更接近感官的透明,如何將這些排山倒海的知覺,化為最簡單直接,可以閱讀的肢體表達?

(三)         以兩代創作者與表演者的眼睛和身體,透視愛情的各種向度

從古至今,愛情的價值和表達方式因為社會時空背景的不同而出現差異,但異中有同,同中有異的愛情有沒有真正連貫亙古的某一種核心? 或者山盟海誓老派愛情與朝秦暮楚的戀愛短歌,其實根本沒有相互欣賞交集的可能性? 現代女性在背離父權的出走中有沒有迷失? 現代男性在前所未有的權利流失中如何審視自己與愛情的關係? 角色模糊混淆的複雜性向與性別戀愛如何共生或者相互理解? 在演員安排上刻意佈置的一對中年與一對青年男女,試圖以各面向角度切入與呈現多種愛情角力與組合,以期透視愛情的向光面與陰暗面、溫柔與破碎等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