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

古宅~古「舍」古香


眼前這棟古宅,幸運地風雨無恙,全體內外,一磚一瓦,都保存下來。



但房子真的老了。
灰色的壁面剝露出稻穀和砂礫。
紅磚和青石地板都已龜裂,裂紋如網。
屋瓦受潮,沁染墨色,苔痕深深。
到處老舊斑斑,刻著歲月侵蝕的痕跡。



宅雖老舊,尚能看得出,穿越百年而來的歷史風華。
當時以台灣的紅磚為主要建材,磚老,顏色更蒼勁,紅紫相襯,風韻嫣然。
工匠以磚瓦來堆砌石柱和拱門的細膩工法,精巧猶存。還看得出希臘羅馬一脉相承的氣派與詩意。




這樣的房子,生活機能經久未褪,還能生養人家,更是難得。



這個庭院,映照過年年月月的淡月疏星,盪漾過童稚的追逐嬉鬧聲,飄流過飯香茶香餅香和書香。眼光所及,舊時的古甕,汲水的老井,朽蝕的門楣,寂寞的青苔,以及茂盛的萬年青,蒼勁的細竹,都化成陳年幽香,散發著新奇,也散發著溫馨。

 

〈文/林清源〉

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

大溪老街~話說古宅


走進大溪這棟古宅,進入這棟主人姓古而又古老的宅第,心中湧出新奇和溫馨的感覺。



這老宅,融合閩南生活的空間安排,西洋巴洛克繁飾繽紛的建築手法,還有日本偈句般的禪靜佈局。結合歐洲、閩南、東洋三地的風格,擁有太驚人的文化撞擊,讓人新奇。



它的設計與台灣的傳統生活對接,又讓人感到溫馨與溫暖。這棟老屋走過滄桑,屹立百年,是非常難得內外都保存良好的居屋。





   話說明治維新,崇尚西化,日本派遣優秀的人才留學歐洲,當時日本國內觀念尚極保守,難以接受精雕細琢、華麗繁複的歐式風格,留歐歸國的建築師,無緣一展長才,日本政府便將這批建築師派到台灣來。這批技師最先建造了現今台北衡陽路成排的街屋。建好的巴洛克宅落,風格大受好評,全台各地爭相仿傚,大溪也是其中之一。

受邀到大溪之前,匠師們建造了表現漢文化的台北保安宮,接著又被延攬去蓋西洋式的總督府;這一批師傅,便熟練了中國傳統建築與西方建築的技術。師傅被請到大溪,官方要求,建築須符合日本的設計風格;出錢的店家卻希望呈現中國傳統內涵。大溪的老房子,因緣湊泊下,同時擁有歐洲.日本以及閩南風格。


老街上 古宅外觀立面

築成的大溪老街屋,久歷星霜,經過時間的侵凌,已然破落,朽壞,傾頹。
大部份宅屋,都己拆除殆盡,重新改建,只留下外觀,剩下門樓的立面。

〈文/林清源〉

 
註:當時的巴洛克建築分佈在淡水、三峽、萬華(迪化街)深坑、大溪、湖口、富岡、新竹、鹿港、美濃、旗山等地。